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构共识”为依归,独立处理语义冲突;

提案结果不具有制度律效,但可作为“公共理解预研资料”递交制度审听室;

议席轮值,任期不固定,以表达者集体认同为准。

这一份草案极为克制,却具有划时代意义。

它不是挑战制度,而是宣布:

“制度未到之前,我们自己承担对话的责任。”

第三十一夜,灰频坊点燃第四盏灯,名为:

“义灯”。

灯前设席七张,席上空无一人,只立四块刻名牌:表达者、译者、陪义者、听者。

这,是“表达自治议席”的雏形。

制度当天未回应,但语义室次日来函:

“若贵坊意设议席,请明确其结构、话语约束与言后责任归属,制度将派观察官旁听。”

这是变相默认。

坊中众人决定,每月初七,举行一次“义席月议”。

第一议题便是:

“表达未被听懂时,是否有权坚持表达?”

那一夜,五语族共十五人参与。议席上不做发言,只做叙述与聆听。

结论不是由表决产生,而由一句话记录:

“若我们不再坚持表达,只因为他们没听懂,那我们表达的不是语言,而是服从。”

第五盏灯,在当晚悄然点亮。

没有命名。坊中人称其为:

“未名之光”。

它代表那些尚未构建结构、尚未被看见、尚未被问过“你是谁”的声音。

就在这灯点起的同一夜,魏殊向制度高层递交最后一份极保密文案:

《表达体制双轨模型建议书》

内容为:

制度主轨维持标准语义权;

设置“表达附轨域”,允许灰频坊等表达群体试行“非制度语义协议”;

附轨域所有表达必须提交结构备查资料,接受制度监听与必要干预;

附轨表达不可进入律议、制令等公共法规领域,但可作为文化议定参与对象。

这是制度试图“以退为守”的方案。

沈茉凌看到后只说:

“他们终于肯承认我们存在了,但又怕我们说得太大声。”

灰频坊没有正式回应。

但那夜,坊墙新刻一句话,来自图语族一位画者:

“你若不愿我们说话,就请你不要问;

可你若问了,就要听完我们说。”

那句图,刻在“断声壁”最上方。

喜欢深渊集。

不想错过《深渊集》更新?安装卡卡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