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易经》推崇备至。孔子研究《易经》之后,发现了《易经》的重要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对《易经》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肯定要学习《易经》,《易经》文义古奥,被称为上古奇书,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圣人所传,为中华民族古代的智慧结晶,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智慧和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博大精深,真的非常深奥。研究《易经》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功夫,到一定年龄段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易经》蕴藏了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哲理,活到一定年纪自然想弄懂这些道理,人生不是混吃等死就算完的,还有很多道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领悟,这样生命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时至今日,《易经》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对《易经》的研究与学习,显得颇为重要,也许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异常迷茫,这时不妨学习下《易经》的道理,也许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自古至今就有“医源于易,易医同源”的说法。在中医的医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中医名家,这些名家同时又是易学大家。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论断,就是说不懂《易经》者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这就是说医易相通的道理。唐朝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中国的历代高人,没有一个不学习《易经》的,《易经》是一部非常古老、非常神奇的经典,“群经之首”这西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的重大价值,中国有那么多的经典,但没有一个有这个美誉,可见其重要性之大。《易经》是讲道理的,讲规律的,弄懂这些道理和规律,对于人生真的很有指导意义。
每个人对《易经》的解读都有所不同,我这季是从戒色的角度来谈下《易经》,我只能谈点浅薄的心得体会,在圣贤教育面前我永远显得浅薄、渺小、无知,这也让我感到谦卑,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是我一生的荣幸,愿把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戒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