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另外,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k_a!n¨s\h?u\z¢h¨u-s/h.o,u~.*c′o^m?天意要大一统的,西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而在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来定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并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但是,这一理论虽然有宣传“君权”的一面,也有限制君主滥用权力的一面。他在《春秋繁露·玉杯》中指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在《春秋繁露·尧舜不善移汤武不专杀》中说:“且天之生民非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这是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与孔子讲“忠君”,但又非君主专制的无条件拥护者,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董仲舒对于皇位更换和改朝换代的解释。统治者为政有过失,天就会出现自然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果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来惊骇,若还不知畏惧,大祸就要临头了。!咸¨鱼+墈!书? +首~发^

董仲舒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论证封建社会的“大纲人伦、道观、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的永恒合理性。他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尽管这一哲学理论遭到后世的严重批判,但是对于西汉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无疑是最适合不过的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认为“道”是源自于天的,“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永远不变。

在人性论上,董仲舒的观点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更不同于告子的性无善恶论,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伪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通过教育就可以达到人性善的结果。君主要按照天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s\h~e′n*n\v~f\u+.\c.o?m+他这一理论的重点就是教化,并提出“防欲”,比先秦的“寡语”、“节欲”更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显然为封建统治者如何进行统治做了系统的理论基础。这也是西汉对历史经验总结后并经历几十年的选择而确立的官方哲学。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的新思想体系。他不仅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确立了帝王的绝对统治权威,还用“三纲五常”这套伦理学固定了社会阶级架构,而他“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彻底把他的新儒学思想推上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又会禁不住提问,为何汉武帝会选择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呢?因为法家在大秦帝国的惨败,让新的统治者心生畏惧,而先秦百家思想中的显学——儒家和墨家最具有名气,墨家的思想显然是不受帝王青睐的,在秦末汉初,儒学经历秦朝时的低谷期之后又重新振作起来,至汉武帝时,儒学已经发展到名家辈出、学科精细的繁荣阶段。“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每一位名家都是一面思想的旗帜,每一门学科都是儒学的渊薮,所以很容易统摄社会的思想信息。儒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学儒、从儒,如鲁申公自楚返鲁之后,“退居家教,终生不出门”,但其“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r

不想错过《假如这不是先秦》更新?安装卡卡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