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道家哲学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道家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著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道家代表作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尊为道祖,也是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被哲学家黑格尔称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对道家有高度评价:“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这么评价道家:“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不想错过《假如这不是先秦》更新?安装卡卡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