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器敝则道革。秦制郡县,汉承秦制,然汉初'诸侯王连州跨郡',景帝用晁错削藩,七国之乱作——非制度不善,乃器久必敝也。唐行均田,开元后'丁口滋众,官无闲田',均田制坏,租庸调制崩,此乃器敝而道不得不革。\"

南首苍髯翁颔首:\"吾藏宋天圣年间《户令》,见仁宗朝'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欧阳修奏曰:'岁入田税,十亡五六',此王安石变法之由。然安石'青苗法'行,县吏逼民借贷,苏轼叹'求民无饥,反以成灾'——制度虽善,行之者弊,亦必革。\"

少年惑:\"明行一条鞭法,何以仍致民变?\"

船山翁击案:\"善哉!《明实录》载张居正奏:'一条鞭法,意在均平',然万历后'鞭外有鞭,税外有税'。吾见崇祯时《歙县赋役册》,一条鞭银之外,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三饷之额,过正赋三倍!黄宗羲言'积累莫返之害',此非制度之过,乃制度为奸人所坏也。\"

西首矍铄翁补充:\"元佑间,司马光废新法,苏轼谏曰:'法非不善,施之者暴也。'夫制度如器,善用则利,滥用则弊。汉武用桑弘羊盐铁官营,充实国库;元帝时官商勾结,民怨沸腾——此非制度不可守,乃守之者失其道也。\"

第四老·梨洲翁论心:革命本乎民心向背

少年问:\"汤武革命,称'顺天应人',天与人,何以相从?\"

梨洲翁捧《明夷待访录》曰:\"天者,民之心也。《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民所归,天所与也。昔成汤放桀,《史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非汤畏天,畏民之心也。武王伐纣,誓于牧野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此民心之向背,乃革命之本。\"

北首癯瘦翁叹曰:\"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于大泽,天下响应,非秦法独酷于往日,乃民心已去耳。吾读《楚汉春秋》,郦食其说沛公曰:'夫民劳秦久矣,今项羽暴悍,沛公诚能反其道,天下归心'——此高祖得天下之由。\"

少年疑:\"王莽篡汉,托古改制,何以天下大乱?\"

梨洲翁抚须:\"《汉书·王莽传》载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欲复井田,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时豪族占田逾制,岂肯分田?贫者盼田不得,遂相率为盗。光武中兴,度田令下,郡吏'多为诈巧,不务实核',然光武杀十余人,度田乃行——非光武贤于王莽,乃光武知民心在田,而莽不知也。\"

东首史迁翁接曰:\"唐贞观间,太宗谓侍臣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轻徭薄赋,天下大治。及玄宗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通典》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此两税法虽善,然吏缘为奸,民不堪命,安史之乱,实民心先乱也。\"

第五老·亭林翁论变:革命因乎夷夏之防

少年问:\"宋亡于元,明亡于清,此非外夷革命耶?\"

亭林翁展《日知录》曰:\"非也。《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然革命之义,在'攘夷'乎?在'救民'乎?昔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镐,申侯引之,此非犬戎革命,乃周室自革也。宋之亡,非亡于元,亡于贾似道卖国事仇;明之亡,非亡于清,亡于崇祯刚愎自用。\"

西首矍铄翁曰:\"吾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岳飞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然高宗信秦桧,杀岳飞,非金能灭宋,宋自灭也。万历间,熊廷弼守辽东,言'辽人可战,辽土可守',然朝廷中谗言四起,廷弼下狱,此清得入关之由。\"

少年追问:\"然则夷夏之辨,不足为革命因耶?\"

亭林翁正色:\"非也。《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然'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忽必烈建元,诏'祖述变通',行汉法,立科举,此元之所以能久也。多尔衮入关,令'剃发易服',江南百姓'头可断,发不可剃',江阴阎应元曰:'有降将军,无降典史'——此非反清,反其剃发令也。\"

南首苍髯翁叹曰:\"吾见顺治二年《江南揭帖》,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非百姓抗清,抗其毁华夏衣冠也。康熙亲祭明孝陵,诏'满汉一家',天下始定——此知革命之由,在民心之得失,不在夷夏之殊也。\"

终章·五老合论:革命循环之由

少年再拜曰:\"闻诸长者之言,革

不想错过《杂论对话》更新?安装卡卡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