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让贫富相互担保,穷人无力偿还,就流散四方;富人不能离开,必定被责令代偿数家的负债。春算秋计,辗转滋长,穷人已尽,富人也变穷。十年之后,百姓中再没有存活的了。'(《宋史·食货志》)这是因私恩废弃流程,最终导致国家与百姓交困。"
王生拱手说:"听先生说宋朝之事,我想到本朝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当时各部门因为远途奏销,预先持有空印文书,太祖发怒诛杀相关人员,难道不是因为流程废弛吗?"
李公抚掌道:"正是!《明史·刑法志》记载:'空印,是预先持有空白文册,遇到部门驳斥就修改,习以为常。洪武九年,事情败露,皇帝大怒,判处各部门长官死刑,副长官杖打一百流放边疆。'当时群臣多进言:'空印文册,向来相沿成习,哪里值得治罪?'皇帝说:'先用空印,就是没有规矩;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如今放纵此事,日后必将效仿,必定导致奸贪丛生。'这是知道流程虽小,废弃就会根基危险。从前《吕氏春秋·自知》说:'想知道平直,就必须用准绳;想知道方圆,就必须用规矩。'洪武之治,实在是从严格流程开始。"
结古今之训,明为吏之道
王生起身长揖说:"今日听先生论政,如拨云见日。希望听先生谈谈如何在当下施行风控?"
李公整衣正容道:"施行风控的方法,在于三守:守典章、守公心、守明察。《周官·司寇》说:'用五刑纠察万民:一是野刑,推崇功劳纠察怠惰;二是军刑,推崇命令纠察职守;三是乡刑,推崇德行纠察孝道;四是官刑,推崇才能纠察职责;五是国刑,推崇谨慎纠察暴行。'官刑就是纠察职责,也就是坚守流程。守典章,如同《汉书·刑法志》说'三尺律令,是人事的极致,王道的开端',律令就是流程的典章;守公心,如同诸葛亮'赏赐不遗漏疏远之人,惩罚不偏袒亲近之人'(《三国志·蜀书》);守明察,如同《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刺史'巡行郡国,考察治理状况,罢黜或提拔有能与否的官员,判决冤狱',这是明察用来辅助流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又取出一编展示道:"这是《袁氏世范》卷二《处己》篇,其中说:'人在平常生活中,想要亲近君子而远离小人,是因为君子的言行有常度,而小人则相反。'流程就是君子的常度,情义的私心则是小人的开端。从前胡瑗担任苏湖教授,设立'经义'、'治事'二斋,订下的学规十分严格,弟子即便贫贱,他也必定以礼相待,不因为人情废弃规矩,所以弟子多成大器。《宋史·胡瑗传》说:'胡瑗教学有法,科条细致完备,亲自带头。即便盛夏,也必定穿着公服坐在堂上,严守师弟子的礼仪。'这是坚守流程而兼存情义——公服坐堂是流程,以身垂范是情义,并非相悖,实则相辅相成。"
王生再次行礼说:"先生以《周官》开始,以《宋史》终结,引用《商君》《管子》《史记》《通典》等诸多典籍,阐明风控不可因情义废弃流程的道理,我虽不聪慧,也知道该追随什么了。请问先生最后还有什么训诫?"
李公叹息道:"我听说,江河之所以不泛滥,是因为有堤岸;国家之所以不倾覆,是因为有制度。制度不施行,如同堤岸溃决,即便有智者也无法抵御。《盐铁论·申韩》说:'令是用来教导百姓的,法是用来督察奸邪的。法令严厉则百姓谨慎,法律设立则奸邪禁止。'如今的风控,就是古代的令法,怎能轻视?从前汲黯假托君命发放粮食,必定事后上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必定遵循先前的约定。这不是无情,而是大情——情系国家,而非系于一人。你要记住:流程是国家的纲维,纲维不张,国家将倾。如果有人以情义请托,应当想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宋襄公的失败:'宋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人已经列阵,楚人尚未完全渡河,司马说:"彼众我寡,趁他们尚未完全渡河,请攻击。"宋公说:"不可。"楚人渡河后尚未列阵,又以此相告。宋公说:"不可。"等楚人列阵后才攻击,宋师战败。'宋襄公的仁是私仁,司马的请求是公法。以私仁废弃公法,这是宋国失败的原因。风控的关键,正在于去除私仁、遵循公法,即便至亲故旧,也不废弃流程,这才是为官者的大道。"
王生伏地叩拜说:"先生的教诲,我当书写在衣带上,终身奉行。"此时漏壶已过三刻,庭院中月光洁白如昼,李公与王生相视而笑,知道风控的道理已贯通古今了。
喜欢杂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