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为烛,照亮欲望的影子’——影子随烛火移动,欲望随智慧安定。应当效仿鲍叔牙‘让相位给管仲’,舍弃私欲而存国家之欲;仿照子产‘不毁乡校’,舍弃堵截之欲而存疏导之欲。”
学子长揖道:“观邑宰的困惑,晚辈也领悟到:智慧并非拒绝欲望的盾牌,而是辨明欲望的烛火。烛火明亮则虚妄的欲望如影子自灭,本真的欲望如光芒自显。如同《荀子·解蔽》所言‘虚壹而静’,虚空就能包容,专一就能安定,平静就能映照,这便是舍弃欲望的真智慧。”
通儒抚掌称善:“说得好!《大学》说‘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格去不必要的欲望;致知,就是获得辨明欲望的智慧。诸葛武侯‘淡泊明志’,淡泊,是去掉不必要的欲望;明志,是存养必要的智慧。二者相济,才是大道。”
玄叟轻敲竹杖,指向庭院中的残烛:“更应当知晓‘智慧与欲望双忘’。《庄子·齐物论》说:‘至人的用心如同镜子。’ 镜子能映照外物,终究不滞留外物;智慧能辨明欲望,终究不滞留欲望。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并非没有世事的智慧,而是智慧与欲望两忘;李白‘散发弄扁舟’,并非没有功名的欲望,而是智慧映照欲望而欲望随智慧化育。”
三人相视而笑,邑宰抚袖感叹:“从今往后,当以‘智慧之烛’照亮自心,看见欲望萌芽,先问‘符合义理吗’‘是本真的吗’‘可以遗忘吗’。若三问皆否,则弃之如敝屣;若三问皆可,则持之如拱璧。这并非放弃欲望,而是用智慧雕琢欲望,去除芜杂,留存精要。”
夜色深沉,庭院中的烛火与天上的星斗交相辉映,恰似智慧与欲望在天地间演绎一曲“去留合度”之歌,亘古不息。
喜欢杂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