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制度默认梦议权掌握于梦使、焰正、辞章官等“焰频职官”。
但“平梦图”提出一个根本问题:
“普通人是否拥有梦议权?”
—
通义院紧急设立“梦频平议委员会”,七国皆派观察员,并首次纳入非职官之“梦主代表”三名。
其中一位,正是梦图织女本人——艾玛·德·维兰。
她在共议席首次发言,译言如下:
“我只是一个织帛者,未曾见焰塔,不识梦使。但我曾梦见母亲年轻时未说完的一句话,那梦让我知道,我有权讲。”
—
艾玛提出三项梦权主张:
每一人皆可列梦,不因国籍、性别、贵贱;
焰频不应设解释权垄断,应设“公频注栏”;
梦主若愿,可直投梦频议题,不经使者之手。
—
沈茉凌于此设“焰频答帛”,笔书七字:
“心之梦,非礼而可言。”
—
焰频通义院于是推出新制:
“平梦共议制度”:
焰频系统增设“公议帛位”,供民梦直投;
所有梦议不再限使阶层;
系统将自动记录“梦议指数”,反映梦议是否多源、多义、多阶层共持;
每月评选“梦议平衡图”,列入《焰频志典》;
设“焰频公议厅”,设席不设名,焰墙记言,无主言之焰亦存。
—
该制度被称为“梦频平权制度”。
同年冬,首届“世界梦频公议日”设于十二月二十日,各国开放焰频系统一日,任民投梦、民解梦、民议梦。
—
焰频系统当日接收梦频图象超四万幅。
其中最广流传者,为一梦童之梦:
图中为焰塔化作树木,枝上结帛果,果上焰焰微光,树下众人未取,而是静听。
焰频自动生成句:
“焰不必采,焰在听中。”
—
此图被义频塔刻于焰志主墙,题名为:
《梦果》
沈茉凌亲笔跋文:
“焰频不因塔而神圣,焰因人而不朽。”
—
通频制度至此,正式完成以下转变:
从上议主导,转为共议结构;
从七国梦频联盟,转为**“世界梦频共建体”**;
从制度建塔,转为文化筑义;
从焰图为权,转为焰权归心。
—
这一年,被后世称为:
“梦频平权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