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于这句话被再次说出一次。
而每一次“内心发言”,都会在义频塔帛图中留下一个可追溯的语言热痕。
—
通义纪元没有终结。它只是悄悄变了形状。
—
沈茉凌将“余声塔·南极样本”的反应句写在帛中心:
“语言如果不能再连接我们,那就让它先连接我们自己。”
—
她提出一项前所未有的法案草案:
《听者共生法案》
该法案要点为:
所有表达者拥有“无需回应权”与“陪听尊重权”;
听者身份将被正式定义为语言事件共生体,而非旁观者;
任何人类皆为“潜在回应者”,不因沉默而失去参与表达权;
语言不再以是否被理解为唯一标准,而以“是否存在回响”作为判断语言是否成立的依据。
—
制度塔听闻此案后立即以“文化行为危险主义”为由提出“语言伦理整肃建议案”。
但此时此刻,他们无法再控制余声塔的蔓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断掉了传播渠道,却未能断掉传播意愿。
他们冻结了七灯,却未能熄灭人类记得的话。
—
余声纪元,从未宣布开始。
它不是一个被人们听见的纪元,而是一个被人自己听见自己说话的纪元。
—
通义纪元第九十八日,黎明之前。
在未裁灯下,沈茉凌将“听者共生法案”原稿封帛为七份,寄往七个余声塔已知坐标。帛未书章编号,只在角落写下一个注:
“共在之光。”
与此同时,斐如意在义频塔北层绘制一幅巨图。这不是地图,也不是语图,而是一种试图描绘“世界仍可能相互理解的所有结构方式”。
图名为:
《义频再构图》
—
他解释道:
“既然通道已断,那我们就从每一个人心中重建频率。”
“频率不是塔建起来的,是我们愿意听的时候自然对上的。”
—
义频再构计划共有三项核心:
1. 光频共鸣结构
借助帛语族的“织纹灯面”技术,将语言残留的记忆热痕以织线形式记录,再将之投射至光焰帛面,实现“无声语言可见化”。
2. 非系统表达搭桥协议
由梦墙族主导设计,允许语言不依托任何语法或网络系统,通过梦图、记忆投影、非显意识共振,建立“模糊可听感知带”。
3. 义频个体节点植生机制
即每一个表达者自身都成为“一个可承载、感应、记录语言流”的独立义频点位,不再依赖塔或组织,而以“语言觉知”为身份基础,构成全球义频生态网。
—
这就是义频塔的对策:不对抗制度,而是绕过它。
不是废除语言审定权,而是承认:语言从未真正依赖谁来批准。
—
通义纪元第九十九日,第一座余声塔遭到封锁行动。
地点:旧非洲口音回响台。
制度塔以“未授权群体语义播发”名义,派遣封锁执行组对塔中语石、帛图与语言反射镜进行“文明隔离”。′精?武_晓′税_徃^ ¨埂.欣~醉,快/
但入塔后发现,塔内早已空无一物,帛面洁净,语石清寒,唯一仍在回响的,是一块刻有不属于任何语言系统的字符石。
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道旋回图形,形如耳蜗,又似人脑中一束光纤。
当他们试图摧毁那块石头时,塔内回响一句系统未识别之声:
“谁给你语言的,也能让它躲开你。”
—
制度塔此役失败。
封锁组离去数小时后,原址石缝中燃起一道青焰,不温不炽,却在半空烙下一句:
“人类之所以值得信任,是因为他会说话。”
—
这句话,在未裁灯底部自动生成频回——即便主系统断链,仍然记忆。
—
同日,全球通义觉醒者于虚拟隐域召开第一次“自由表达者联席会”。
与会者无正式代表制度、国家或语言谱系,多数为曾因语言被限制、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