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云和丽妃聊了约莫半个时辰,天色渐暗,丽妃与朱淑妍等人才告辞回去。+2¨3·d·a¨w¨e_n.x~u.e~.!c-o`m\
五月初,为应对严重的疫情,朱宏荣又增派了二十多名官员,其中包括几名太医。他们得到旨令,火速前往收纳病人的安济坊,进行安抚诊治。各种药材都由太医挑拣,分配好之后,运送到指定的存放场所堆积起来,并调遣官兵看守,防止遭人抢夺。礼部官员赶着印发告示,到城中各个显眼的地方四处张贴。那些身染疫病的百姓大多比较穷苦,连穿衣吃饭的基本条件都未必能够满足,更别提花钱买药治病了。疫情肆虐之下,病人多而药材少,供不应求。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按照常理来说,那些药材的价格应该是很高的。然而,为了拯救被瘟疫所折磨的百姓,也为了稳固江山社稷,朱宏荣与大臣们商议后做出决定,对于那些没钱买药的病患,由官府发放免费的汤药,尽量保证所有患病之人,都能喝上药,都能接受良好的治疗。看病不花钱,免费喝汤药,这固然是疫情扩散之际实施的特殊举措,但对那些身染疫症的病人而言,总归是一个福音。!2,y,u,e¨d\u..-c.o?m!无论是地位较高的官员,还是底层的贩夫走卒,此时此刻,几乎都得到了同样的关怀,即便身无分文,也能得到治疗。不因为身份高贵而得到特殊照顾,也不因为身份卑贱而遭到冷遇,这对于等级森严的帝国而言,算是非常难得了,哪怕它只是暗夜中一道不起眼的亮光。瘟疫的散播,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素不相识的双方,如今倒似乎彼此熟悉了。在瘟疫和灾难面前,从皇帝到庶民,上下齐心,共同应对着这一场考验。当然,在官场内部,总会有一部分人颐指气使,漠视黎民百姓的,不公平的待遇无法完全避免,只不过眼下很少见而已。顺天府专门组织人员向民间征求抗疫的良方,并寻找能力出色的大夫,让他们到疫区支援。在民间,总是潜藏或隐居着一些医术高超的大夫,他们的能力,与太医相比也不逊色。论经验,他们甚至比太医更丰富。所谓“伴君如伴虎”,去宫里做太医,为皇室中人服务,可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哪位主子的病治不好,或者稍有差错导致效果不佳,就很可能因此而遭受责罚,甚至皇帝龙颜大怒,直接要了小命。$白@马D书D院#?{ $~.首?^\发#??再者,后妃争斗,往往会牵连太医,即使小心翼翼,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脑袋不掉。因此,许多医术高超的大夫为自己的性命着想,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反而在民间开设医馆诊所,靠替他人治病赚钱为生。行医本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宫中尔虞我诈,有些太医出手,并非给人治病,而是仰仗自己的才能去干害人的勾当,完全忘了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做个平凡的大夫,虽然所获利益远远不如太医,但总要自由许多。民间大夫行医,只要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官府通常是不会过问的。如果东游西荡地为百姓治病,搞得好,还能出出名气,乃至被人神化赞美一番,什么“再世华佗”的称号也许就落在自己身上了。在太医及民间大夫全力救治病人的同时,官兵们也忙前忙后地收殓着成千上百的尸体。 就这样,众人继续与瘟疫抗争了半个多月,到盛夏的时候,成效显着。转眼之间,炎炎夏日来临,不过,此时的疫情虽然有所缓和,病患数量大幅减少,但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把人从鬼门关边缘拉回来,已属不易,要治愈他们,就更加困难,所以,病死者仍有不小的数量。“这年头,头戴乌纱帽也真是活受罪,大热天的,还要整日在此晒太阳,你看,我这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一名官员向身边的人抱怨。他身边的人叹道:“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既然戴上这顶乌纱帽,就只能为国效力了。”说着,他又指了指正在远处忙活的张向明:“瞧见没有,那张大人可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在朝中备受尊崇,如此地位,还甘愿饱尝日晒之苦,我们啊,也别发什么牢骚了,好好地干吧。”官府派出去收殓尸体的数百名官兵,因为长期与尸体打交道,慢慢地,也开始感染疫病。没过几天,就有一些官兵病倒,无法行动。宫中,朱宏荣拿着一盘水果坐到张婉云身边。他道:“婉云,你说,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所以老天才降下此灾?”“皇上莫要多心,这样的事情,非人力可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