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止回答,然后快速准备去了。
“王上架到,”伴随着小内侍的声音,嬴政出现在廷尉府。
“参见大王,”李斯带着廷尉府的属官一起参见嬴政。
“众卿免礼,”嬴政对着众人说,
“谢王上,”廷尉府的属官一同起身。
“近日廷尉府都完成了些什么工作?”嬴政问道。
“王上,”在李斯的吩咐下,廷尉丞蔡止简单的准备过近期的工作报告,他将书简呈给嬴政。
嬴政坐在廷尉府正中间主官的位置上,拿来书册一看,皱起了眉头。
“怎么又有民变,”嬴政问道,“头几个月的工作没处理完吗?”
“大王,大王息怒,”蔡止赶紧跪下,“头几个月的,已经复谳完毕,这是,这个月的新案件。”
“大胆,”小高子说,“我大秦江山稳固,怎么可能月月都有民变呢?”
“王上恕罪,”蔡止埋着头不敢抬起来。
“朕让你说话了吗?”嬴政没有继续责备蔡止,他对小高子说。
“王上饶命,”小高子赶紧磕头,“奴才是为大王感到不值,因此失言。”
“罢了,”嬴政挥挥手,小高子跪着不敢起。
“大王,这些只是流民作乱而已,都已经被当地的县官下狱了,因此才有记录前因后果的书册呈上来,这正说明大秦的政治清明,大王明察啊。”蔡止说。
“朕知道了,”嬴政说,“都按照大秦的律法治罪吧。”
“是,”蔡止回答。
“你们都先下去吧,”嬴政挥挥手,廷尉府的属官们都站起来,再次行礼之后,准备离开。
李斯跟着自己的属官一起,准备退下去。
“廷尉留下,”嬴政见李斯也要走,于是说。
“是,”李斯站定行礼。
“你们还站着干什么?”他对身边几个内侍说,小内侍们赶紧行礼,也跟着属官一起退下了。
“李斯,坐,”左右退去之后,嬴政对李斯说。
“谢大王,”李斯并没有去左右坐下,而是原地跪下了。
“朕让你坐下,”嬴政又说了一遍。
“是,”李斯走到左侧廷尉府属官的位置上,远远的跪坐下来。
“前日秦楚交战的细节,廷尉可核查清晰?”嬴政问李斯。
“王上,”李斯回答,“此事有一部分事实牵涉到楚国的军队,因此显得扑朔迷离,大概等到秦国战胜楚国之后,自然能够明晰。”
“原来是这群楚人搞的鬼,”嬴政说,“朕一定要拿下他们。”
“是,”李斯回答,“大王英明。”
“李斯,之前在朝堂上,众人都反对攻打楚国,你怎么不说话?”嬴政问李斯。
“回大王,”李斯回答,“李斯不敢瞒大王,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假如臣力主伐楚,一定会有人说臣对故国没有忠心,不忠心的人一定会失去大王的信任,于是臣不敢献计于大王。”
“这么说,你认为应当先伐楚?”嬴政问道。
“回大王,”李斯回答,“臣与大王同心,您想要先攻打何国,臣一定全力支持。”
“李斯,朕怎么觉得,你以前不是这样?”嬴政看着他,“刚开始东出那时,你不是很有主见吗?”
“回大王,”李斯说,“涓滴之水,入流成河,入泊为湖,东去为海。万事无常形,人总是要改变的。”
“也罢,”嬴政说,“朕要伐楚,既然你说要全力支持朕,那下次朝会可不许食言。”
“是,”李斯回答,“王上放心,臣不敢欺瞒大王。”
得到了李斯的承诺,嬴政却一点也不开心。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无论孰对与错,都有如覆水难收,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再难如初。
“你说话不用这么小心,”嬴政又说,“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无论你说什么,朕也不怪罪你。”他保证说。
“回大王,”李斯听后,起身走到中间跪下。
“廷尉这样客气做什么呢?”嬴政说,“朕不都允许你坐着说了吗?”
“大王,”李斯回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臣不敢怠慢。”
“罢了,”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