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也有人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颁布这条法令的,因为他觉得年长的老人通晓古今,还会怀念故国,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于是他就下了一道指令,要求六十岁的老人还甲,当然这件事情史书上没有记载,大多都是民间传说,也不知是真是假。
回复:不愧是暴秦,啥名声都能落秦始皇头上。
回复:说真的,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锅,以前没有儒家的时候,是没有孝顺老人这一概念的,而且从远古首至先秦时就一首存在过杀老、弃老的习俗,可能是一首流传到秦朝了,所以后面的朝代将锅扣到了秦始皇头上了吧。
回复:说儒家之前没有孝顺这一概念,不一定吧,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有以尊、亲为概念的了吧!比如祭祀祖先,奉养父母这些不是孝顺的体现?
回复:那时候是自发的,基于血缘亲情和祖先崇拜,根本没有系统的规定,是后面儒家将这一套系统化、普世化了。
回复:不可否认,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给华夏植入了仁核心的价值观,但后来的儒家将孝道神化,甚至泯灭人性,连郭巨埋儿、割股疗亲这样的荒唐事都有,想想都恐怖。
回复: 对,把弃老杀老习俗简单归咎于某个朝代,或者某个思想流派的缺失,都太片面了。
这种残酷习俗的根源,核心在于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特别是遭遇天灾、战乱、迁徙的远古至先秦时期,那时候效率和生存才是最高法则,
虽然很残忍,但是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在极端情况下确实会被视为消耗资源的负担〕
天幕下的众人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后世的网友原本在讨论着,这条法律的可行性,然后就说到了花甲墓,讨论到了西周的宗法制,再到后来的儒家,就这样奇妙的歪楼了。~零+点\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不知道花甲木这件事情的,被天幕就这样说起了。
人老了就怕死,许多过了六十岁的老人看着这样的族规,那是心里一凉,什么样的宗族竟然制定如此可怕的族规。
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制定这个族规的人就不怕他老了也被如此对待。
于是纷纷在天幕上骂起。
——[这是哪个地方的习俗,制定这个族规,你是活不到六十吗?]
——[我曾行商去过百越地区,那里就有这种习俗]
——[我曾游历过西北地区,那边也有类似于鏊子坟的]
——[不孝子孙,不孝子孙啊!]
——[都说养儿防老,尔等此举实在天理难容,天理难容啊!]
——[此乃禽兽之行,不孝、不孝啊!]
——[乌鸦尚会反哺,尔等禽兽不如!]
——[什么花甲墓?分明是活人坟!造孽啊!]
——[那送饭砌砖的逆子,死后必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也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的,因为他们是孝顺的。
——[他们不孝可不要牵连整个地区,我们族里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父母亲情怎能割舍,将人偷藏在家中,又吃不到别人家中的粮,谁会专门找,这些不过是那些无孝子干的事情罢了]
——[对呀,将人藏在家中,平时人多不出去,谁会专门找这种晦气,要是真的干了,这可是杀父杀母之仇,不共戴天的]
——[……]
总之各种各样的谩骂的、辩解的出现在天幕上。
各朝各代的人有许多人是真的不知道,他们这竟然还有如此野蛮的习俗,实在是引起了各个老人的恐慌,特别是有一些孩子不孝的,就更加害怕了。
怕他们以习俗的名义将他们活埋了。
……
当然也有孩子孝顺的,仿佛从天幕上看到了希望。
一个偏远地区的山村里,这家的大儿子激动的对着他眼睛有些模糊的的老娘说道。
“娘,这天幕上多人批判了花甲葬这件事”
他家老娘眼睛有些模糊了,看不太清天幕上那些字,平时也就听个音,看个模糊的影像。
这回听见他儿子说这件事,激动的道。
“这是真的?”
他二儿子肯定了大哥的说法。
“是真的,娘”
他们家二弟最聪明,大儿子连忙招呼老二问道。
“老二,你说经过天幕这一遭,咱们能不能去去族里闹,改了这破规矩”
“这我想想。”老二踱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