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到像是一个不停转的机器一样的温语槐,梁思琪隐隐担心她的精神状态,觉得对方多少是有点疯魔。+零+点¢墈·书+ `追`嶵_芯~蟑/节/
温语槐似乎把时间效率压榨到了极点。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离开合租的公寓,裹着围巾和大衣早出晚归,只留下一道沉默的门。
那个时候梁思琪实在是想不通。
她甚至想,难不成只有她一个人这么软弱敏感,总是情绪内耗吗?
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她跟温语槐做同学完全感受不到两个人在性格,心智方面的差距。可是一旦出国,就立刻出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是一个起点发出的两条射线,越往前走,差距就越是悬殊。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问了。
温语槐停下脚步,顿了一下,却并没有赞同她自我贬低的想法。“其实不是你性格内耗,大家背井离乡,情绪崩溃挺正常的。¢求?书\帮· ~首\发,”
梁思琪问:“可是你怎么好像没什么事情,比我沉稳多了?”
“崩溃的次数多了就习惯了。”
当时她的回答是这样的。
梁思琪到现在都记得自己当初的错愕震惊,她看着温语槐,对方一脸平静地说出这种结论。
温语槐大概是觉得她还需要一些安慰,又耐心地给了一些回复。“其实能去北京上大学,对我来说就等于是背井离乡了,跟你出国差不多。所以我经历第二次的时候会稍微适应一些。”
而且,她并不是现在就不崩溃了。
“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好很多。”温语槐想了想,语气稍微有了些情绪波动,“如果遇到无法消化的事情,很多时候我察觉到自己状态不太好,就不会让自己停下来。想那么多没用。”
梁思琪真佩服她壮士断腕一样的魄力,“怎么说?”
“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w,z,s^k′b*o.o!k..¨c′o¨m/其实大家很多时候会过于自信,甚至是自负,觉得自己是教育体系里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出来的天之骄子,但是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碰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付出再多也只不过是感动自己。就只能接受自身的无能。”
她说话的时候,有种平静的绝望感。好像早已经被什么东西击溃,悄然无声地承担破碎。
梁思琪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事情,因为最起码在国外留学的生活,温语槐过得很顺利。平步青云一般。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她越是能跟其他人拉开这种无法弥合的差距。
但是她却像是承担了巨大的痛苦一样,呈现出一种自虐般地沉稳疏离。如果不惩罚似地用繁重压抑工作节奏来填满自己的生活,她就无法维持平衡。这份痛苦就得不到消解。
接下来的日子,温语槐还是能出色发挥。
她相当聪明,这份脑力足够让她用最快的速度摸清楚这里的社会规则,早早地积累优势,在全世界顶尖的投行也能如鱼得水,从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
渐渐地,梁思琪也很清楚应该跟谁混,她很清楚自己身上没有那种披荆斩棘的魄力,亦步亦趋地跟着温语槐一起实习,工作,创业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
直到留学的第二年夏天,她们正在曼哈顿工作,同期实习的一个同事租下中央公园旁边的一间豪华公寓,那里的租金是4万美金,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8万一个月。
这个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也有挥金如土的消费习惯,大部分人奉信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理念。同事要说举办派对,邀请大家一起过去。
梁思琪记得就是那个时候,温语槐开始不对劲。本来答应要过去,但是那天晚上她却突然临时买机票回国了。
一连消失了接近一个星期。
梁思琪还以为她是临时出差,但是没想到某天晚上正在睡梦中,突然间接到了温语槐的电话。
罕见地,温语槐居然开口跟她借钱。
如果不是听到了对方声音,梁思琪差点以为是接到了诈骗电话。首先,温语是绝对不会借钱的那种性格。更何况她们这些人当中,工作赚钱最多的就是温语槐,怎么会需要借钱。
梁思琪睡意全无,确认了一眼电话,皱眉问:“你什么情况?”
温语槐说得很简略。“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她家里出了事,欠了很多钱。”
梁思琪摸不着头脑,“谁家?”问完脑子里就有了答案,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