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僧衣的老者曾驻锡灵隐寺,他捻着佛珠说: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今人的心住在屏幕上,怎能不迷惑?我传授'观屏四问':这次刷屏为了什么?刷屏后得到什么?不刷会失去什么?十年后看这次刷屏,值得吗?从前慧能听客人论经而开悟,如今人可设'闻机而悟':每当手机提示音响起,先问'这是法音,还是魔音?'更有妙喻:屏幕如镜子,本可以照物,若人自己迷惑于镜中幻影,不如打碎镜子观看真实。\"携带沙漏的老者精通计时术,他把沙漏放在案上说:\"我创制'黄金三时法':每日清晨三小时为'圣域时间',不接触任何娱乐;午间三小时为'俗世时间',可以有限刷阅;晚间三小时为'修省时间',用书籍代替屏幕。西方人富兰克林的'时间账簿'法与此相通,他每天问'今天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我则加一问'今天屏幕消耗了几小时?'更有'时间货币化'算法:假设时薪50元,刷一小时短视频就'消费'50元,问自己买到了什么价值?\"第四章古今对勘:娱乐有度的智慧光谱拿着《东京梦华录》的老者是汴京遗民,他指着书页说:\"宋代的瓦舍勾栏里,百戏杂陈,然而陆游有'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的诗句,可见娱乐本是生活的调剂。如今的问题在于'调剂'变成了'主食',如同《楚辞》中'众人都竞相追逐贪婪',竞相追逐屏幕上的娱乐。从前李渔写《闲情偶寄》,尚且知道'闲情'需要'偶尔寄托',如今人把'闲情'当作常态,怎能不生病?\"抱着《浮士德》的西洋文学博士,抚摸书卷长叹:\"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用灵魂换取享乐,如今世人则用思考换取点赞。尼采说'知道为何而活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如何而活',奶头乐的危害,在于让人不知'为何而活',只知道'如何刷活'。但也有解决方法:如同浮士德最终被'永恒之女性'拯救,如今人应当用'永恒之价值'自救——或投身科研,或深耕技艺,或守护亲情,这些都是屏幕外的'永恒女性'。\"忽然有少年捧茶走过,失手打碎茶盏,诸位老者一同笑起来。白须公指着碎片说:\"看这就知道:碎盏难以复原,刷屏难以停止。然而碎盏可以领悟'无常',刷屏却迷惑于'恒有'。我听说日本有'断舍离'的方法,中国有'克己复礼'的训诫,西方人有'斯多葛主义'的坚守,宗旨是一样的:不是消灭娱乐,而是节制娱乐。如同茶盏盛茶,太满就会溢出;屏幕盛娱乐,太滥就会使人愚蠢。\"暮色四合,都市青年两次下拜感谢道:\"从前以为刷屏解乏,如今知道是饮鸩止渴;从前以为娱乐无害,如今知道是钝刀割智。我愿用'三耕'来自勉:耕耘心田以种植智慧的禾苗,耕耘书田以收获真正的滋味,耕耘世田以建立实在的功业,不做屏幕间的浮尘。\"诸位老者点头,让童子点燃灯烛。菊圃中光影摇动,恰似屏幕外的真实月光,虽然没有炫目的光彩,却能照亮归程。忽然有夜蛾扑向灯焰,白衣公叹息道:\"这也是比喻:飞蛾迷惑于灯焰而死亡,人迷惑于屏幕光芒而愚蠢——希望后生做掌灯人,不要做扑屏的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