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不骄矜于‘拥有’),以‘敬畏’用资源(不肆意消耗‘福泽’),方得‘资源生生不息’的长久之道。”
五、结语:在“借势”与“修德”中照见资源的真谛
暮色漫过书斋时,青年忽然指着“善假于物”匾额上的虫蛀痕迹:“先生,这斑驳处,是不是‘资源虽好,终需‘人’来驾驭’的隐喻?”
长者望着渐暗的天色,缓缓吟出《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之能,不在‘占有多少资源’,而在‘能否如陶朱公般‘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如白圭般‘仁中取利,智中求势’。”
青年低头摩挲《货殖列传》中“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句子,忽然明白:所谓“用资源扩财”,从来不是“囤积、操控、掠夺”,而是“观天时、用地利、聚人和”的顺势而为,是“以德行润资源,以智慧化资源,以善意传资源”的循环生长——就像长者案头的古砚,历经千年磨洗,终成“载道之器”:资源的终极价值,不在“一时之利”,而在“能否成为‘成人成己’的阶梯,能否在‘流转’中照见‘天道人心’的永恒”。
夜风掀起书页,《周易·系辞》“变通者,趋时者也”的句子与墨香交织——原来千年之前的智慧,早已为“资源利用”写下注脚:最高明的“扩财”,是“借资源之‘势’,修自己之‘道’”;最长久的“财富”,是“让资源因‘德行’而汇聚,因‘智慧’而增值,因‘善意’而永续”。而这一切,从来不是“强者的专利”,而是每个“以道驭术”者,都能读懂的资源真义。
喜欢杂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