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床前明月光
见谢玉欢喜的模样,李弦趁热打铁,接着念道:“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k¢a′k¨a¢w~x¢.,c·o*m¢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表达了其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惆怅之情。
整首诗以月为媒,将思念惆怅之情寄托于明月,合题自不用说,同时也应景,且应的不单单是厅外高悬的明月,还有秦明月与谢玉一家久别重逢的思念之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秦明月念着诗句怔怔出神,其诗句中所表达的孤独之意,与她数日来的孤独心境正好对应。
“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秦明月再次开口,泪眼泛红。
听完秦明月所念诗句,李弦惊住了,暗自皱眉,什么情况?
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句描绘的是美妙的月光照在物体上,给人留下余辉,但当诗人想抓住它时,却发现它无法被完全握在手中,表达的也是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就像月光一样,无法完全把握。
这两句诗也符合秦明月的心境,被驱逐出家门,思念亲人,但却如何也把握不住。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句诗出自魏晋陆机所作《拟明月何皎皎》,并且《望月怀远》最后一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其中上半句“不堪盈手赠”暗用了“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中的诗意,翻古为新,修托出不尽相思。¤6~1=)看3书=={网?§} ×μ首??×发¨
那么问题来了,秦明月一个本地人,是如何知晓此诗,并且竟还能精准点出两首诗呼应所在。
难不成秦明月也是穿越而来?
“好诗好诗,李弦小子说要七步成诗,却仅仅只用去四步,实乃千年难遇之大才,可为我靖王府座上宾。”
谢玉开怀大笑,随后急忙吩咐吴管家:“吴管家,去问问厨房,准备开宴席,今晚本王要与李弦小子不醉不归。”
“多谢王爷!”
李弦拱手作谢。
“抄的,一定是抄的,王爷,您可千万别被他给蒙骗了。”
直到此刻,李盛仍旧不死心,跪着爬向谢玉。
谢玉面色骤冷,当即一脚将李盛踹开:“是不是抄的,本王能不清楚?这等旷世之作,大梁一朝,谁人可作?你吗?”
话音落下,谢玉气愤不已,踩着李盛的身子甩袖离去。
瞧着李盛狼狈的模样,李弦走上前去,居高临下俯视李盛道:“事到如今,怎得还这般执迷不悟,不会还在幻想李家会来救你吧,李家若是有心要救你,早来了,又何必等到今日。¨c¨m/s^x′s′.¢n_e*t~”
“弃子而已!”
李弦嘲讽冷笑。
这一刻,李盛道心破碎,泪如雨下,跟个婆娘一样哭哭啼啼叫道:“你骗我……”
看着李盛的窝囊样,李弦唏嘘不已,不再理会,转身走向秦明月。
“媳妇儿,小锤,四十!大锤,多少?”李弦眼巴巴望着秦明月兴奋问道。
“四公子何意?是在考校明月吗?”
秦明月迷惑皱眉,思索片刻后,试探着回道:“八十?”
“媳妇儿,你知道?”
刹那间,李弦兴奋坏了,激动到手舞足蹈,既然秦明月知道小品《砸墙》这个梗,那大概率也是一位穿越者。
万万没想到穿越异世,竟还能遇见同乡人,藏的够深啊。
然而正当此时,秦明月突然一盆冷水浇下:“四公子,其实明月并不知道答案,只是瞎猜的,小锤四十,大锤应该要翻一倍,也就是八十,明月如此理解是否合理?”
听闻此言,李弦啼笑皆非,搞半天竟然是瞎猜的,害他白兴奋一场。
“合理,非常合理,媳妇儿当真不亏才女之名。”
李弦咧嘴干笑,但他还是不甘心,于是又接着问道:“下蛋公鸡,公鸡中的?媳妇儿,快答。”
这次的问题,秦明月完全捉摸不透,当即摇了摇头。
“不会?”
李弦顿感失落,但或许只是秦明月没看过春晚,于是他再次尝试:“媳妇儿,小品没看过,唱歌总会吧,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叫什么?”
李弦眼中满含期待,但秦明月还是摇头,并且心中隐隐有些不高兴。
若李弦是有意想考校她的学识,她愿意奉陪,但考校学识多是以诗词歌赋为主,层次高一些,也可考校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