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钉着高达丈许的厚实木板,上面还铺着一些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
棉甲加盾车,可以说是在后世明清战争中,被清军们玩出花的武器,可以说那些清军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抵挡住了明军的火炮射击。
棉甲,按照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的说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粗线逐行横直缝紧入水浸透取起,铺地,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鬓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而盾车,则正是用来抵挡大型威力武器所用的车具,只不过这两样东西并非是清军的独创,早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打仗的时候就是用这东西对抗火器。
陕西则位处西北,元朝时对于欧洲虽说是侵略,但也客观上带来了文化交流,因此这棉甲加盾车的组合很早就传到了这里。
且巴雅尔能够以蒙古人的身份做到李思齐麾下的第一大将,自然不是只会拿人命硬填,所以在吸取了第一次试探进攻时的经验,还在盾车的后面,站有不少人,推着近百辆的独轮小车,上面载满泥土等物,应该用来填取沟堑之用。
朱棣通过望远镜看的清楚,缓缓的点头,他看得出来,这一次的进攻,敌方主将虽说依旧没有用全力,但也使出了几分真力气。不过既然对面留了一手,朱棣自己也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底牌全都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