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了工人再就业问题,同时也让槐荫市得到一笔不菲的资金。槐荫市抛掉包袱就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这是一个三赢局面,也是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卫何生试探着又说,如果辛胜利觉得可行,那就应该尽快向省里打报告,申请执行鲍乾清的方案。这样也为自己赢得了改革的时间,不至于让省里再次想换人。
辛胜利已经明白卫何生的意图。
卫何生是来企图说服辛胜利推翻秦云东的方案,实施鲍乾清卖国企的旧有思路。
这到底是为卫何生自己的想法,还是代表鲍乾清的意思呢?
辛胜利没有直接表态,只是说:“我刚来,对槐荫市的情况不熟悉,容我充分调研后再讨论吧。”
他不等卫何生再说话,马上又改了话题:“老卫,我刚来还没有接触过凌书记,他对国企改革是什么态度?”
辛胜利只知道凌超四十多岁,来自省国资委,具有丰富的国企管理经验。除此之外,辛胜利对凌超并不了解。
卫何生撇撇嘴,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凌超以前主抓政策法规处、企业改革处,看似专业对口,其实他油滑得很,对基层情况不了解,而且也不想了解。上任后他就说槐荫市国企改革是市府的事,他不参与。”
“原来是这样啊……”
辛胜利身体后仰靠向沙发,深深吸了口烟。
他多年来都是一把手,习惯了自己做决策,实在不想有一个婆婆压在头上。
如果凌超想当甩手掌柜,那就再好不过了。辛胜利就有足够空间可以不受约束地施展才华。
卫何生看着辛胜利若有所思的表情,以为他很忌惮凌超。
“胜利,哦,应该叫你辛市长了,我觉得你能提出自己的调整方案,凌超肯定不会提反对意见。以他的作风,只要班子会上大多数同意,他就跟风支持。所以你不用有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