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就靠你了。”爷爷抱着他说。
现在,这套铠甲还在客厅里摆放着,但是爷爷和父亲,却再也见不到了。偌大一个家里,除了仆人,就只剩了他自己。
“将军,”局势没有给他多少伤心的时间,赵军的偏将找了过来。
“怎么了?”李左车问他。
“周边的雁门和上谷郡都在调兵。”偏将告诉他。
“什么?”李左车赶快带着他往外走,“走,先去军营。”
“将军!”李左车很快见到了赵王嘉,赵嘉是来兵营巡视的。
“大王,”李左车行礼。
“武安君不必多礼,”赵嘉回答,“咱们周边的几个郡县最近都在征兵调兵,朕担心秦国会攻打赵国,不知将军作何想法?”
“大王,请问军队是在往什么方向集结呢?”李坐车问道。
“暂时还没有动向,”赵嘉回答,“只是集中到了各个郡的行政中心训练。”
“那粮草储备情况呢?”李左车继续问。
“将军,秦国已经征发了各地的粮草,集中到了荥阳附近,”偏将告诉李左车,“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很简单,”李左车回答,“你先去军帐里准备一张地图,我和大王随后就到。”
“是,”偏将领命去了。
“大王,请看,”赵嘉和李左车很快来到了军帐内,一副地图挂在那里,上面隐约有些标记。。
“这里是荥阳,”李左车用手指了指,“用黄河来运从各地收集的粮草,最多只能到这里,再往西就得改成路运。而以荥阳作为起点,顺江而下,沿途的补给都可以保证,这是个很好的位置,适合建粮仓。”
“将军你的意思是,”赵嘉问道。
“打仗打的实际就是一个后勤,”李左车说,“兵马未动,钱粮先行是常理。秦国之所以先让各地的士兵就地训练,应该是在做战前的粮食准备。等到荥阳的粮仓建好,应该就会看到军队的调动了。”
“啊,那,这可怎么办啊。”赵嘉无奈的说。
“大王且放宽心,”李左车告诉他,“秦军若是想北上攻赵,不会走这条补给线,会在荥阳设粮仓,说明秦国的目标在下游,在东南方向。”
“那就好,”赵嘉长舒一口气,“那,依将军之见,秦军的目标,是齐,还是楚?”
“肯定是楚国,”李左车回答,“从西往东去,楚国一直在战场的南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骚扰,而从北往南打,则背靠的是故三晋之地,这些地方都已经归为秦地,有秦军驻守,压力小的多。”
“是这样啊,”赵嘉点点头,“那,依将军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要去帮忙吗?”
“过不去的,实在太远了,”李左车说,“先不说算上老弱军士和流民,咱们手里满打满算也就六万人左右,咱们的南边和楚国少说也隔着五六个郡,军队也不能插着翅膀飞过去。”
“难道,我们只能什么都不做,光是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赵嘉问道。
“恐怕咱们连安稳的看着都做不到,”李左车说,“再过一两个月,到了秋季,匈奴人就该来了,以赵国现在的实力,能够挡住北边的攻击,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唉,我偌大一个赵国,怎么混成这样了。”赵嘉捶胸顿足。
“大王,莫要悲伤。”李左车安慰他,“您还这样年轻,未来不可知呢。”
“好,谢谢武安君安慰。”赵嘉说,“北方边境的战事就交给您了。”
“是,臣一定不负大王的嘱托。”李左车回答。
“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秦庭内部,嬴政和尉缭等人也在看着地图,荥阳的位置上被红色标了一个大大的记号。
“可以在这里建一个长期的粮仓,”嬴政说,“以后各地征发的粮食就存在这里,以备军需。”
“是,大王英明。”众官附和道。
“那就这么定了,”嬴政说,“众位爱卿,大家觉得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大王,竟然是在荥阳建的粮仓,不如就叫阳仓如何?”王绾提议。
“一般般,太普通了。”嬴政说,“还有别的想法吗?”
“大王,”蒙毅说,“此仓是为对楚作战而建的,不如叫荆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