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沉默了,妻子的话十分有道理,他不知该怎么回答。
“爱卿,最近关于东方六郡人丁缺失的情况,调查的如何?”秦庭这边,嬴政把顿弱叫过来了解工作进展。
“大王,”顿弱说,“核查名册任务繁重,暂时还没有结果,请大王治罪。”顿弱回答。
“没关系,你这也算是临危受命,”嬴政挥挥手,“继续去做就是了,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是,多谢大王,”顿弱朝着秦王叩首,然后离开了。
“你最近在忙啥呢?”他一出来就遇到了姚贾。
“我说了你可能也听不懂,”顿弱不想解释核查名册之类的详细内容,于是说。
“你看看你,升官了,和我生分了是不是,”姚贾说。
“没有,姚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顿弱说。
“冯去疾怎么挨个找了那么多人谈话,”姚贾继续问,“你们这到底是在干什么?”
“冯大人在找人谈话?”顿弱问道。
“啊?你不知道啊?”姚贾看了他的反应,说道,“我还以为你们干的是同一件事呢。”
“冯大人是御史,我是廷尉,哪能一样呢?”顿弱说,“姚大人要是想知道冯大人在干什么,不如直接去问他如何?”
“算了,我和他又不熟。”姚贾说,“罢了,我反正也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听天由命吧。”
“君上,”寿陵这里,昭明的信还没有送到,昌平君正在和宋正谈事,管皿走了进来。
“见过管先生,”宋正行礼。
“管君,怎么了?”昌平君问管皿。
“商人们大都离开函谷关了。”管皿告诉昌平君,“不过,秦国的海捕文书也下来了。”
“那还能逃的掉吗?”昌平君问道。
“听天由命了,”管皿说。
“你不是在咸阳有关系吗?”宋正说,“假如有人被抓了,能疏通关节吗?”
“都在咸阳的话可以尝试,但是现在逃散在各地,要是郡守直接处理了,那我也是鞭长莫及。”管皿回答。
“唉,但愿他们没事。”昌平君在一旁叹气。
“君上,富贵险中求,他们都是心里有数的。”管皿说,商人的下场并不是他关心的重点,他很快转移了话题。
“君上,按照我们制定好的计划,我的人已经收购了大量百姓手里的余粮。甚至还有意外收获。”
“意外收获,你是指什么?”昌平君问道。
“之前,秦庭为了能够平息事端,利用商人放出消息,说今年不打仗了。”管皿告诉昌平君,“我们在您那位先生的建议之下,将这个消息在河东、三川、南阳等郡扩散了出去。”
“原本我也没有太在意,谁知道,因为这个消息,河东、三川的粮价下跌了。再加上我们在颍川、砀郡的大肆收购,这几郡的粮食上涨了。于是有很多商人,从河东三川收了粮食,却送到了颍川来卖,我们的收获其实远大于预期。”
“总之,我等的布置已经接近完成,目下临近楚国的郡县,大多缺丁缺粮,即使无力周旋之处,也已经广散流言。”管皿说。
“太好了,”宋正开心的说。
“有劳先生了,”昌平君回答,表情倒是很平淡。
“秦国内部的消息传递迅速,秦王很快就会收到消息,暂缓出兵,眼下只要我等速速离开秦国,则谋划成矣。”管皿继续说。
“君上,”宋正看向昌平君。
“我看没有这么简单,”昌平君思考之后,摇了摇头。
“君侯,此计不是昭兄与您商议后定下的吗?”管皿问道,“为何计成之后,您反而觉得不妥呢?”
“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直觉吧。”昌平君说。
“君上,即使以秦之强,如此发动战争,后勤的损耗也将加倍,”管皿说,“秦王会考虑这一点的,还请君上不要多虑了。”
“但愿如此吧。”昌平君忧心忡忡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