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说,“你去追一追看看能不能赶上顿弱,明早要他和我一起去见秦王。”
“是,”李由领命去了,他运气很好,很快追上了顿弱的车马,把李斯的话传达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斯在家门口看到了正在等待的顿弱。
“李大人,您有什么发现?”顿弱和李斯一边走,一边提前通气。
“东郡的名册有问题吗?”李斯问顿弱,“此郡正好处于邯郸和砀郡之间。”
“没有,”顿弱回答,“至少兵丁的数目没有问题,一切正常。”
“廷尉大人,您只看到了这纸面上的数据是正常的,其实,这才是最为可疑的地方。”李斯告诉他。
“李大人,在下愚钝,还请李大人说明,是哪里不对。”顿弱问道。
“东郡在上次李信攻楚的时候,让齐国人占领去了,最近才还回来。”李斯说,“先不提此地经历过一次战争,必有人口损失。齐国人曾经占领过这里,撤走的时候不可能空手走,必然是要把能带的物资都带上,能迁走的男丁都迁走,怎么可能兵丁和粮食都这样充足呢?”
“大人,您的意思是?”顿弱问道。
“具体的情况我没有调查,所以没有发言权,”李斯说,“但我建议廷尉大人多留意东郡的情况,我总觉得这里边有问题。”
“是,多谢李大人指点。”顿弱说。
“待会见到秦王,你把我刚才说的话告诉他。”李斯说。
“是,”顿弱说,“李大人,在下有一事不解。”他忽然问道。
“怎么了?”李斯看了看顿弱,“要问什么你问吧。”
“您为何不自己和秦王说呢?”顿弱问道,“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秦王的心思你不懂,”李斯告诉顿弱,“我现在不是廷尉了,却还要继续管事,他会觉得我贪恋权势的。你来说这件事,才不会让他怪罪我。”
“是,”顿弱佩服的说,“果然,还是李大人聪明。”
“聪明?”李斯听了,无奈的摇摇头,“有时候还不如糊涂一点,还能活的轻松一些。”
“大王,李斯顿弱求见,”咸阳宫议事的偏殿内,小高子来报告秦王。
“召,”秦王说。
“传李斯,顿弱。”小高子出去喊话。
“参见大王,”李斯和顿弱来到了偏殿里。
“二位爱卿找本王何事?”嬴政问道。
“启奏大王,”顿弱说,“臣已经派遣官吏去邯郸清查典册,各县的名册和郡守的名册都是属实的,并没有瞒报的情况。臣于是想从人口的去向入手,请查周边郡县的人口典册和处罚记录,看看这些人丁究竟是逃到了何处。”
“好,”嬴政点头答应,“爱卿尽力去查便是。”
“是,多谢大王。”顿弱回答,“大王,还有一事。”
“讲,”嬴政说。
“东郡刚受过战乱,典册却一应俱足,几乎看不出损耗,臣觉得这其中有蹊跷,”顿弱说,“臣请彻查东郡的情况,请大王批准。”
“东郡?”嬴政思考了一下,“对了,朕有印象,这地方被齐国人糟蹋过一次,东郡的太守是刚刚到任的。”
“正是如此,”顿弱说。
“准了,”嬴政说,“爱卿,此事朕既然已经托付给了你,不必事无巨细的汇报,廷尉府的人如果不够,就去其他清闲的地方借人,你但放开手做去便是。”
“是,多谢大王信任。”顿弱回答。
“还有其他事吗?”嬴政问道。
“回大王,后续的情况,容臣调查后再禀报。”顿弱说。
“好,辛苦了,你先去吧。”嬴政说。
“臣领旨。”顿弱和李斯一起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
“你有什么话要说,”李斯并没有走,嬴政看了看他,问道。
“臣确实有话要说,”李斯回答,“可是臣想说的话都是推测,并没有依据,因此怕大王降罪于臣。”
“爱卿现在又不是廷尉了,不必事事都要证据才说话。”嬴政说,“你但说无妨,我不治你的罪。”
“是,”李斯回答。
“大王,您还记得,臣来投奔您,得到的第一个职位是什么吗?”李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