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此计若不成,再攻城也不迟。”
“善,”李信回答,“就按你说的去办。”
禄于是派了两路细作,一路去收买国师,一路去劝降楚王。
“此非人臣所能为,”细作来到国师面前,被国师拒绝了。
“我虽然是巫,但也是楚人,亡国在即,没有帮敌人的道理。”国师说,但是秦军现在就在城外,国师害怕把细作交给楚王反而被猜忌,于是暗中把他们送了回去。
国师的担心多少有些多余,他那边没有成功,楚王这边倒是先动摇了。
当下的楚王名为负刍,几年前杀了自己的兄弟熊犹上了位。没当王以前,负刍觉得自己委屈,大家都是庶公子,明明自己年龄还要长熊犹几岁,兄长却偏偏选了幼弟即位,于是心生嫉妒,而行篡逆之事。
可当他当上了楚王,他才发现这楚王实在是个鸟都不愿意呆的位子,每天上朝议事,巫师先出来神神鬼鬼的说一通怪东西,世家大族再三三两两的分分蛋糕,自己来了和没来一样。
长此以往,他对楚王的位置早就没有了什么留念。这一会秦军来了,颇有点想甩锅的意思。
“大人,”禄这边得到消息,回报李信,“楚王已经有所动摇了,我等再加加码,或许此计能成。”
“好!”李信开心的说,“不战而取人之国,此上计也,参军大功!”
听到楚王要投降的消息,兵士们的想法却各不相同。
有人出征就是为了斩首立功,不战则无功,心里自然不爽。
有的身体弱,来此水土不服,心里只想早点回去,听到这消息长舒一口气。
还有一些从楚地收编的人,虽在秦军之间,可自己的国家要亡了,怎么能不悲哀呢?
于是军中有楚人开始默默的传唱:
“背夏浦而西思兮,
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
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
悲江介之遗风。”
悲伤的楚歌并没有引起秦人的重视,此时包括李信在内,秦军上下,几乎都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之中。
忽然,有人来报说王贲派了几个通传,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已经来到此处。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赶快请人进来。
“将军,李将军,”来人慌慌张张。
“怎么了?”李信赶紧问。
“将军,我军后方郢陈,遭到大军攻击!王将军正率军守城。”
“什么?”李信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是何人在攻打陈地?”
“回将军的话,”通传说,“军队皆着燕国之服,将军不知是何人。”
“燕国?”李信一皱眉,他几个月前才攻破了燕的首都,燕军那不堪一击的样子他至今还记得,怎么忽然就有了和秦军对抗的勇气了?
“将军,将军!”还没等李信想透,第二拨通传赶了过来。
这拨人虽后发,但走的更急,一到地方,马先累死了。
“又是何事?”李信有种不详的预感。
“将军,大梁、新郑,皆有人起兵,”通传回报。
“起兵?”李信感到非常意外,“是何人?”他问。
“大梁军打着魏的旗号,新郑军打着韩的旗号,”通传回报,“当下两处的守将正在交战!”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李信感到无奈。
楚国国都就在眼前,眼看就要建立不世之功,谁料后方忽然起火。
“将军,要怎么办?”校尉问李信。
“后方不稳,再战不利,”李信果断的说。
郢陈乃是输送军粮的要冲,如果此时不救,万一被攻克,大军粮草不济,别说攻城,军士还有哗变的可能。
“传我军令,回师救陈。”李信下令。
军令一下,十一万大军星夜启程,火把连天,往郢陈返回。
李信回头看看楚国的首都寿春,想着即将要投降的楚王,叹了一口气,领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