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孙怡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你们现在的猜测並没有任何依据,仅仅是凭藉和他的接触,感觉,就提出这个观点,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被他迷惑了?”
“不过吧,我倒是觉得...”周子峯在一旁突然开口说道:“虽然陈默这小子说不好,刘川副队长应该不会这么容易被迷惑。”
陈默瞬间满脸黑线,什么叫陈默这小子说不好,就这么不信任我吗?!
嗯...不过嘛,他的確是很早就被乐平的行爲所影响,有点怀疑乐平不是凶手了。
而和刘川比起来,刘川也確实比他坚定的多,如果不是因爲乐平的那一句话触碰到了刘川的心底,或许,刘川会一直保持怀疑。
曾经有人说过,最优秀的刑警会怀疑一切,包括自己,不断地怀疑和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才能更快的接近真相。
陈默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现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说他也不愿这样去做。
他试图去怀疑,在与此同时,却也试图去相信。
而这两种人的区別是,第一种人以“寻找真相”爲唯一目的,怀疑一切,可是,却也因此就有可能伤害一切。
而第二种人,“寻找真相”只是结果,但其过程之中,却不是伤害一切,而是怀疑与相信並存,纠结中判断,然后选择其中之一,但...这就可能会选择了伤害自己的那一条路。
毕竟,如果真的误信歹人,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復。
如果是普通人,最好是选择做第一种人,怀疑一切,置身事外。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错过末班车的可怜人,请求正在开车的你载他一程,你会选择帮助他吗?
每一个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都会首先考虑一个问题。
这个人...是不是坏人?
这一点对於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首先考虑的最关键的问题,毕竟,没有人愿意载上一个危险人物,羊入虎口。
而在判断完这个问题后,將会面临普通人和在此之外的第一个分界点。
普通人紧接着考虑的下一个问题是,载,还是不载。
而对於善於思考的人来说,还远远没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们思考的下一个问题是。
这个人,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威胁?
有没有威胁是从几个方面来判断的,第一,最直观的,性別,体型。第二,比较隱晦的,是否携带揹包,腰间是否藏有凶器,讲话的时候手是否放在身前。
甚至於,更加善於思考的人,会思考对方的穿着是什么职业,爲什么会在这裏赶末班车,或者是用语言问答来旁敲侧击对方的状態。
而在简单的判断之后,这些人就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如果是第一种人,在判断出对方有任何一点异常,或者说不满足条件的情况后,都会果断的拒绝,比如说,不管任何情况,一个单独开车的女司机,绝对不要载男人,不管对方体型是否矮小瘦弱。
而如果是第二种人,面对一点点,不明显的异常,他可能会自己找个理由,选择相信对方。
但这,其实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安危做赌注,去帮助別人。
可事实是,善心,不一定有善果...
悲剧常常是因爲当事人能力不足纔会产生的,而第二种人,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断,才能在避免自身危险的时候,也帮助到別人。
所以,对於普通人来说,最好是选择做第一种人。
因爲,爲自己的安危考虑,这没有错。
別人遇到困难,是因爲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导致,没有帮助到他们,这也不是你的错。
普通人,无功无错,好好活着,那就是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选择了。
不过,陈默知道,或者说他自认爲,自己,是一个並不那么普通的人,也有一些做出选择的能力。
“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警察找不到乐平在犯罪现场出现过的痕跡,而是...乐平根本没有出现过呢?”陈默看着所有人,继续问道:“也许,並不是乐平把凶器藏了起来,而是,他根本没用过呢?”
“但是...”周子峯皱眉,“乐平是在犯罪现场被抓捕的,被抓到的时候,他的手中还拿着鲜血淋漓的刀。”
“这件事,爲什么京都